川观导读
沉积学、碳中和、智慧大街……第二期《科创未来》的名词解释来了。
目前,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众多城市、跨国企业提出碳中和目标愿景。
中国承诺: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
本期《科创未来》
继续打开科学世界
——
走进一座岛的“碳中和”试验,
体验成都人的智慧生活,
和院士刘宝珺一起聊他的“沉积”人生
……
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文/图
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西北边,一栋平平无奇的科研楼下,藏着一个“巨型冰箱”,里面存放着3万多份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中药种子。这是全球最大的中药种质资源单体库,是中药的“诺亚方舟”,也是该校西南特色中药资源重点实验室入选“国家队”的支撑。这个实验室是科技部近日发文批准在川建设的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。
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,除了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种质保存与创新外,还包含中药的多维评价、中药资源的转化机制与调控等。
近日,记者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探访了这个新晋“国家队”成员。
研究人员在做实验
探奇
中药的“诺亚方舟”长啥样?
进入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大楼,走下旋转的楼梯到达地下一层,再穿过几扇厚重的铁门,一阵寒意袭来。药学院副院长裴瑾教授提醒,“这里就是中药的‘诺亚方舟’了”。之所以将其比喻为拯救生命的诺亚方舟,是因为这是国家中药战略储备库,收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3万多份种质资源。走廊两侧,明晃晃的厚重不锈钢库体将这些中药种子分隔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华奇网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华奇网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